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成果

视力保护色:
浅议台州绿心区保护性开发的对策与途径
发布日期:2015-05-15??????信息来源: 市社科联 ????????????浏览次数:

本文是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潘丽琴负责完成的市哲社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3GHZ01)成果要报。台州“绿心”规划格局的提出始于本世纪初,并在不断的城市演变中逐渐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台州城市绿心”,已初步体现出绿心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课题针对绿心区的发展现状,结合实地调查与研究,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绿心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本着“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统筹兼顾”的原则,从规划管理、生态指引等层面提出适合于台州城市绿心区生态保护性开发的对策与方法。主要观点如下:

一、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合理利用绿心周边土地

绿心区内的土地概括为生态保护用地、生态农业用地、生态社区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四种类型,根据规划限制不同类型的用地范围,做到“专地专用”。严格控制绿心周边的用地管理,警惕绿心用地破碎化。除了规划内的产业园区、交通要道、基础配套设施等规划用地外,严格绿心周边用地的审批,防止绿心被“圈地”,同时要避开交通对绿心生态环境的割裂,以及基础设施的侵蚀。加强绿心地区的法制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与生态司法救济机制,增强生态环境法律监督力。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宣传教育,重视发挥生态环境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二、营造特色,强化概念,提升绿心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

城市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是指能够从空间结构、整体色彩、城市肌理等方面容易被当地居民以及外来人员所认知。人们可以通过在这个区域内的活动或穿行,认知这个区域,进而了解这个区域完整的形态特征,从而提高这个地区的区域凝聚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及产业实体,也能提高原居民的认同感,并使之拥有长久的活力。“绿心”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台州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当地特色,强化“绿心”概念,形成完善的绿心区域空间形态特征,提升其可识别性。并通过开展多渠道的宣传展示,使“绿心”概念深入人心。

三、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充分发挥绿心的生态功能

(一)建立生态带,划分生态保护区

“生态带”指由山林、水体、农用地、城市绿地等所组成的城市生态复合体,侧重于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的整体维持与保护,对控制城市格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为更好地对台州绿心区进行生态保护,建议环绕绿心规划红线(或结合绿心主干道),建设连续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环状绿带,用以明确绿心区与城市建成区之间的界限。内容上主要设置较多的生态用地和用于绿化的非城镇建设用地,可以建设各种防护林带。功能上具有自然文化保护、水土涵养、维持碳氧平衡、保育生物多样性、美化区域与城市景观、隔离和缓冲有害环境因素、控制城市发展无序蔓延、保护城市绿心的作用。

另外,需根据绿心区内的生态现状,将绿心空间进行功能上的划分,设置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建设协调区等区块。其中以九峰山、大岳山等主体山脉为中心,结合杨梅、枇杷等生态园及若干个主题公园,应列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包括乡村建设区、生态控制用地等,主要位于桐屿镇各村庄(即路桥生活片区),以及绿心东路以内、禁止开发区以外的区域,其根本功能是生态服务。通过划分不同的生态保护区,更好地服务于绿心的保护性开发。

(二)保护现有植物资源,加强森林生态抚育,丰富植被类型

对台州绿心区内典型森林群落的结构进行调查。根据乔木层重要值的大小,把调查区内的森林群落划分成6种类型,分别为Ⅰ枫香+榆树+朴树群落;Ⅱ朴树+枫杨+马尾松群落;Ⅲ无患子+乌桕+柏木群落;Ⅳ枫香+三角枫+柏木群落;Ⅴ朴树+大叶女贞+马尾松群落;Ⅵ香樟+无患子+三角枫群落。通过调查发现区域内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均有着较高的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乔木层中植物冠幅、胸径均较大,种类偏少,植株间距较大,林内郁闭度较高;灌木层中植物数量最多,而种类则多与乔木层类似,以自然演替下生长的植株为主,没有明显的优势度,但密度相对较大,能充分利用空间,对群落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林下光照条件差,草本层物种数量较少,且多为耐阴湿环境的蕨类或一些草本攀爬类植物为主。由于受海拔、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林下草本层人为踩踏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大大降低了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

在台州绿心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应结合各种植被景观类型如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疏林草地、湿地群落、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等,使绿心生态环境中植被类型多元化,建立物种丰富、结构合理、季相变化丰富、多物种共处的综合性绿心生态网络系统。

(三)做好生态风景林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风景林是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绿化体系和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环境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观赏游憩、美化城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绿心区内进行生态风景林的规划与建设,进而对绿心进行保护性开发,改善台州主城区的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保健空间,是迫在眉睫的大事。通过调查发现,以九峰山为中心的台州绿心区森林植被以人工次生林为主,保留的原始常绿阔叶林较少,结构简单,群落稳定性较差。因此对该地区进行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群落结构的完善对发挥绿心的生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题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绿心区内森林植被的现状,建议应以生物多样性较好的香樟+无患子+三角枫群落为典型群落类型,适当补植林下灌木与耐阴草本地被,如络石、常春藤、吉祥草、八角金盘以及一些蕨类植物,进一步丰富群落结构。由于大多数群落内乔木类植物种类较少,因而建议补种木荷、甜储、石栎、柳杉、麻栎、浙江樟、紫楠、红楠、华东楠、青冈等高大乔木,也可适当添植水杉、池杉等落叶乔木,以丰富不同的季相景观。总体上而言,生态风景林以阔叶林景观为主,竹林、针叶占少部分;从功能上来看,应以生态保育型为主,占绿心中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以九峰山为主体的山体顶部,根据海拔的逐渐降低,分别布置以休闲保健型为主的林分结构模式,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在绿心周边,可布置以绿心保护型为主的林地,营建生态防护林带,防止绿心周边土地被周边用地所蚕食。总之,绿心生态风景林建设应结合森林群落的结构特点与生境条件,以绿心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实施“造、补、改、疏、育”等生态经营措施与手段,优化群落植物配置,逐步改善森林群落结构,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创造富有美学价值而又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提升森林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进一步发挥绿心区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

(四)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作用

绿心规划区内各类水体占地面积约为482.5ha。其中以桐屿水库为中心,构建集水上运动、水上游乐为一体的滨水地带,形成了绿心的休闲中心。另外,河道、溪流等带状水系贯穿整个绿心,将东山水库等大面积水体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另外,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功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可充分利用湿地的良好环境条件,有节制地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等项目。

四、统筹规划,加快发展,促进生态旅游开发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深入挖掘绿心资源,使得绿心的开发与保护得以很好结合,既可以实现绿心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和与城市的密切融合,也保证了绿心生态得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不但丰富了绿心周边地区市民的休闲生活,又使得绿心生态、社会及经济多种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为绿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渠道开发,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以花木为特色的现代林业,发展种养结合、农林互动的农业循环经济。形成包含特色花木产业、生态种养产业和农业服务业的生态农业产业。对现有的个体经营的苗木场、盆景园等进行整合,扩大营业规模,形成产、销、赏一体的花卉产业。结合杨梅、枇杷生态园现状,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形成集观光、游览、采摘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二)突出重点,加快各规划园区建设

生态绿心地区分布着植物雕塑园、动物园等大型拟建项目,以及各类生态园区和主题公园,这些项目的建设是绿心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但园区建设进程缓慢,生态旅游规划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心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生态旅游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把绿心内的主题公园、农业生态观光园与历史文化景点及宗教寺庙进行有机结合,组织合理的游览线路,形成富有特色的观光旅游圈。另外,在旅游圈周边加快发展绿色服务业。这是生态绿心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为倡导低碳生活模式,在绿心地区配套设置“绿色饭店”、“绿色宾馆”、“绿色度假村”等绿色服务设施,形成生态旅游、度假体闲、博览会展、创意产业等清洁、低能耗的绿色服务业,减少消费过程中对绿心生态环境的破坏。

(课题负责人:潘丽芹

课题组成员:杨京燕 ?应巧艳 ?项缨 ?何小弟

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